菜单 logo
课程与服务 文章 测评 活动
首页 / 最新文章 / 关于“改变”你一定要知道的事

关于“改变”你一定要知道的事

项兰雯
项兰雯 / 新精英生涯规划师  2015/09/10
阅读23395

(一)

“改变”,这是一个似乎每天我们都能听到的词,“我要改变自己,改变公司的现状,世界在快速的发生改变,我们可以如何变得更好?……”可是“改变”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?

今天,先请允许我先和你分享2个关于改变的小故事。

张老师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企业家,在个人成长的领域也是我的恩师。在她进入个人成长领域的最初阶段,她看了一套书《与神对话》。看过后自己感觉简直太棒了!于是她开始向老公推荐,第一次老公根本不搭理她。但是她不放弃,有事没事、想着法儿的、换着招的不断努力,比如:温柔的劝说,发送其他有影响力人士的书评,找机会读一段给老公听,还直接把书摆在老公的桌上……她真是没少花心思。就这样,张老师坚持了1年!但是,这一年中老公从没看过,连翻都不翻。终于,张老师放弃了。又过了一年,有一天张老师在家里打扫房间,突然老公兴奋的回家说“老婆,我这里有一套特别好的书,我看了,真的很棒,你看看吧?”张老师,低头一看,差点儿没气晕过去,这书居然就是自己1年前花了1年时间推荐的那套书啊,一模一样!

我是一名培训师,做培训10年了。记得从2008年开始,学习的大门对我完全敞开,对学习各种新鲜知识特别有热情。那时的自己,每次在学习的现场,一方面自己听得过瘾,茅塞顿开,另一方面,脑子里还有个小声音在不停的嘀咕“老公也应该学,他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如我呀“。于是就琢磨着回去怎么和老公分享,怎么让他听我说的,怎么让他也走进培训的课堂,怎么能让他改变。可是,很不幸,每次学完回家,我热情的分享他根本不爱听,更不用说按照我想要的去做、去改变……

(二)

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,发生在你和其他人之间,特别是那些和你非常亲近、非常熟悉的人,比如:你的孩子、你的爱人、你的好友、你的下属。对于从事培训、教育、人力资源、咨询等职业的人士来说,想要改变别人的心念和行为,更是比比皆是。

那么在这“改变”的背后,究竟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我们想要改变自己?为什么我们想要改变别人呢?你觉得当人们有哪些信念或假设的时候,会有“改变”的想法产生呢?

我们从2个维度来看看:

第一个维度:对于自己

假如你有以下的信念或假设——

·觉得自己不够好

·喜欢现在的自己

·到别人比自己好,想要追赶

·有自己欣赏或仰慕的对象,想要成为ta的样子​

·发现未来的机会需要改变现状才有抓住的可能

·希望达到一个新的目标或期望​

  … 

你常常努力做很多以前不会做或做的不够好的事,你会开始改变自己。

第二个维度:对于别人

假如你有以下的信念或假设——

·你发现对方成长的脚步不及你快

·​对方已不是曾经你欣赏或仰慕的ta

·对方没有按照你的理想状态生活

·你看到同样的关系里,别人的ta 比你的ta更好​

·对方和你做事的标准不同

·对方在你眼里之前与之后有不同表现

 …

你常常会通过语言敦促、旁敲侧击、对比、行为促进等多种方式促发别人改变。

是的,就是这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假设,让“需要改变”的声音在我们的内心中反复出现,不同的是,当你自己想要改变时,你的变化常常会很快产生。然而,假如这改变之心是为他人而生,结果常常令人沮丧。

这是为什么呢?

看过了上面熟悉的故事,你会和我一样发现一个事实——没有人能够被他人改变!这句话你一定觉得很熟悉,甚至于你会常常告诉别人“你改变不了他的”。可是我们就是在乐此不疲的玩着试图改变他人却屡试屡败、屡败屡试的注定失败的游戏。可是,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并不自知,原来自己走进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。

那么,“改变”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?假如改变能够发生,需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呢?那些看起来“被你改变”的人,到底是如何被改变的呢?

(三)

每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时机,在那个点改变就发生了。当我们愿意回头去看那些改变的时候,无论它发生在自己身上,还是他人身上,其实那“改变”的发生都具备了一些重要的元素。

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公式将促成改变的重要元素结合在一起,这个公式就是理查德·贝克哈德与戴维·格雷彻一起提出的描述组织变革条件的变革方程式,也有称为变革平衡公式,或变革公式、变革模型的。

变革公式为:D x V x FS > RC

其中D=dissatisfaction,V=vision,FS=First steps,RC=Resistance to change,即变革公式为:对现状的不满x 对未来的愿景 x 第一步实践 > 变革阻力

变革公式说明了发生在个人思想、家庭、组织、国家等方面的真正转变,需要包括的三个必要因素,即D、V、FS。为了改变的持续性,上述三者的乘积必须大于 RC,即当前对变革的抗拒力量。非常重要的是,“对现状的不满”、“对未来的愿景”及“第一步实践”三者之间是相乘的关系,也就是说假如其中任何一项不存在,为零,真正的转变就不会发生。所以,亲爱的朋友,当你看到这个公式,请回忆一下那些在你身边发生的改变,它们是不是都具备了这些要素?或者那些你期待他人发生却未发生的改变,是因为缺少了哪一项或几项吗?在这里,我想请你特别留意那些你想要让别人发生的改变。

关于“对现状的不满”

我清楚的记得2013年我去印度合一大学学习的第一天,指导老师曾经问我们所有的学员一个问题“你们谁感受到自己在受苦?请举手。”几乎所有人都举起手来,大家相视而笑。然后老师说了这样一段话,“恭喜你们,你们都感受到自己在受苦,同时你们承认它,并且你们希望改变,希望自己脱离受苦,所以今天你们来到这里。而如今在我们的身边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。假如你问一些人’你觉得自己在受苦吗?’有的人回答‘没有啊,我觉得我没有在受苦啊,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好啊。’也有的人会这样说‘受苦?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吗?人人都在受苦啊,不用大惊小怪的吧?’” 接下来老师解释了人们会发生的不同层面的受苦。

这让我想到假如一个人想要改变,的确常常是因为他对现在的自己或现在的境况不满,这通常会是改变发生的第一个迹象,或者促发因素。所以,假如你想让你的孩子改变、让你的爱人改变,请仔细去感受和观察,是他们对自己或目前的境况感到了不满意呢?还是,你对他们的现状感到不满?

关于“对未来的愿景”

是的,很多人会因为对现状不满而想要改变,可是他们却没有让改变发生,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并不知道该去向哪里。他们可能的自我对话是“我真的很想改变,我不想再像现在这样过日子,可是我能去哪呢?我能变成什么样呢?……”当人们不能看到未来理想的自己的样子时,常常没有动力前进和突破。假如未来理想的自己的样子能够足够的清晰,清晰的好像是一副画面或一系列画面时,那画面就会极大的感召他向全新的未来迈进!“未来的愿景”常常来自于你所欣赏的人,他们做到了你希望的样子,你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已经活出了自己希望的状态,那就好像是自己的未来一样。所以,花点时间和自己呆在一起,问问自己“假如3年后,你可以活出最理想的状态,那个时候你会在哪里?在做什么?你会和谁在一起?你会有怎样的感觉?”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,请静静的等待片刻,你会看到一些画面、你会拥有一些感觉,请用文字、图像把它们记录下来吧!

关于“第一步实践”

你也许会看到有一些人,他们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现状的不满,因为他们常在抱怨,他们也常提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。可是好像这个过程只是在持续,却并不会真的发生什么。问题出在哪呢?很关键的一点是人们是不是为了改变现状、为了想要的未来开始了第一步行动?如果一切只停留在语言的层面,什么都不会发生。在这个时代无论你想要什么,请一定做个“行动派”,而不是“空想家”!

关于“改变的阻力”

任何一件事的发生,都一定存在阻力。在改变发生的周围,最常见的阻力常来自于家人的不理解和反对、周围人的固定模式、自己旧有的习惯、自己的惰性、自己所处环境的限制……如果想要找阻力,一定可以找到一大堆。那么,怎么应对呢?

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,最重要的是让变革公式的左侧元素不断增强,特别是不断的去看、去感受自己未来理想的状态,并且每一天都为那愿景去行动,不断的去尝试和冒险,不断的获得小小成功,长期坚持下去,当这份力量足够强大时,所谓的阻力就会显得微不足道,那份力量会化作内心深深的笃定和相信,你所期待的未来也会离你越来越近。

文章结束前,送上兰雯非常喜欢的一句话,来自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圣雄甘地的名言“Be the change you want to see in the world”“成为你在这个世界想要看到的改变。”


如果你想要看到别人的改变,先问问自己“我做到了吗?”请相信我,当你可以做到你希望看到的改变,人们会充满好奇的靠近你,看看发生了什么,并不由自主的开始做些不一样的事情。也请你相信,改变不仅是可能的,而且一定会发生。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独特,每个生命都有她自己的节奏。就像一个孩子那样充满好奇吧!瞪大了你的眼睛,一边成为你想要看到的改变,一边静待那些出现在你身边的生命,按照TA自己的节奏去经历、去蜕变、去绽放!

祝福我们,祝福我们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——“改变”快乐!

项兰雯

相关文章

个人发展
古典:人生下半场,应对职场危机的 6 个策略亲爱的纠结癌病友,你人生遇到的纠结事,这4个方法都有解你的成长,注定与痛苦为伴带着美好世界的心去面对客观的职场,你准备好了吗?你之所以羡慕身边的人,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大学生如何做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?

在线咨询

微信咨询

拨打电话

返回顶部